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

10年专注吃瓜

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×24小时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6666666
联系我们
tel24小时咨询热线: 4006666666

手机:13999999999

电话:010-8888999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地址: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

您的位置:首页>>cgw吃瓜>>正文

cgw吃瓜

古人是怎样度过元宵佳节的?

发布时间:2025-05-03 点此:1094次

上一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
古人是怎样度过元宵佳节的?的插图

月上柳梢头,人约傍晚后。

今天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“小正月”“元夕”或“灯节”,是岁朝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依照我国民间的传统,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除了吃意寓团圆圆满的元宵外,还要点起彩灯万盏,点燃烟火和猜灯谜。

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元宵佳节诞生,东汉明帝时期构成“上元燃灯”的风俗。司马迁创立《太初历》将元宵节列为严重节日,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曰: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连绵八里,列戏为戏场”,参与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

那么,这一夜古人到底是怎样过的?

汉代

祭神、燃佛

元宵节来历于汉代。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记载:汉武帝时,亳人谬忌奏请祭祀“泰一”神。汉武帝是极为信任神仙的皇帝,当然要大大祭祀一番。尤其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。从傍晚开端,焚膏继晷用隆重的灯光祭祀,加上夜晚常有流星划过祠坛之上,从此构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风俗。

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67年),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。汉明帝为了宏扬佛法,命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“燃灯表佛”。《法苑珠林》又记载明帝永平十四年(71年),五岳诸山道士要与西域和尚比较法力,以辨真伪。

汉明帝令僧道正月十五日会合于洛阳白马寺,道士斋道经,设置三坛,然后纵火焚经,经文见火而被焚化。释教传入我国今后,中印风俗彼此交融,流传到民间。每到正月十五日夜,城乡灯光辉煌,昼夜透明,士族庶民,一概挂灯。

魏晋

望日祭门

按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祭门户的典礼是制造豆粥,上加油脂以此祭祀门户;先在左右门户插上水杨枝,依据杨树枝受风飘动所指的方向,再用酒肉食物及插上筷子的豆粥、糕饼等来祭祀,称“望日祭门”。

为什么要如此祭祀呢?《齐谐记》记载:正月半,有位神仙降临到以养蚕为业的陈氏家宅,说“若能见祭,当令蚕桑百倍”。

隋唐

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

到了隋朝,隋炀帝性情张扬,在节日庆祝上较为奢侈。隋炀帝命人在正月十五这一天“通街设灯”,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了“法轮全国转,梵声天上来。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”的诗句。

《资治通鉴·隋纪》记载:“戏场周围五千步,执丝竹者万八千人。声闻数十里,自昏至旦,灯光光烛天地;终月而罢,所费巨万。”

从此一扫汉代敬神礼佛的节日观念,而开元宵行乐之端。所以胡三省注曰:“今人元宵行乐,盖始盛于此。”

薛道衡《和许给事好心戏场转韵诗》描绘其时盛况道,“万户皆聚会,百戏尽前来”“竟夕鱼负灯,今夜龙衔烛”。精彩的百戏歌舞中既有传统的百兽舞、五禽戏,又有少数民族的艺术扮演。“羌笛陇头吟,胡舞龟兹曲”。隋炀帝这位浪荡皇帝喜洋洋地带着他的成群妃嫔,登楼观灯。

▲蓝地对鸡对羊灯树纹锦

梦幻的古人是怎样度过元宵佳节的?的插图

更有意思的是,阿斯塔那186号墓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绿洲对羊对鸡树纹锦,在叶绿色地上,显大红、白和菊黄色。纹样呈横向摆放,由两边向中轴对称安置。现残存了一侧的对羊、灯树、对鸡和小株花树等纹样。纹样以灯树纹为主,树有台座,塔形枝叶,6盏灯分三层布于树叶间。灯树台座两边是对跪的大角羊,灯树梢和小株花树间有相对的鸡纹。这是以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为题的图画斑纹,标明这一风俗在其时已出现,到了隋唐时期更为盛行。

有专家解说,灯树上方是对鸡,下方是对羊图画,这块锦体现内容是古代上元节(元宵节)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的情形。

▲唐代 三彩载乐骆驼俑 陕西历史博物收藏

唐替代隋后,在元宵节这一项目上连续了前朝的传统,而且将元宵节庆祝的时刻从一天添加到了三天。特别是,古代宵禁准则很严厉,夜间是制止人们活动的,违背禁令者,轻则拘禁,重则就地正法,尤其是京畿区域。而元宵节期间则破例,这时政府暂时撤销宵禁的约束,也被称为“放夜”,昼夜不禁地庆祝三天。

据《和平御览》引唐人韦述《两京新记》:“惟正月十五日夜,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。”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”(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)。从王公贵族到布衣百姓无不走出坊门,夜游欣赏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,致使车不能掉头,人难以回身。

唐代贞观十六年(642)的敦煌岩画《舞乐图》,以灯楼为中心,两边立有灯轮,还有天女燃灯,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烈现象。据估测,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,也便是上元灯展。

李商隐曾在《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能观》一诗中描绘了唐代的国都灯展:“月色灯光满帝都,香车宝辇隘通衢。”游人仕女如织、车马喧阗竟夜的场景,如在当时。

宋代

今夕是何夕,团圆事事同

关于正月十五燃灯祈福的来历,敦煌藏经洞中很多唐宋时期的燃灯文,以文献的方式将其根由指向了古代印度释教中“大神变月”的燃灯礼佛之仪。

《大宋僧史略》记载:“西域十二月三十日,是此方正月十五日,谓之大神变月。”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、克服神魔是在印度的12月30日,即东土正月十五日。古代印度,每当此夕,相传天雨奇花,寺塔舍利,大放光亮,出现一番神幻奇特的现象,而四方僧俗,都集合在寺塔的周围,树灯轮,散香花,吹打礼拜,竞相供养。

在文明大发展的宋朝,燃灯和关灯的风俗被秉承下来,庆祝时刻也从三天添加到五天,规划也空前扩展。这时的元宵猜灯谜活动也盛行开来。从皇帝到臣子再到布衣,元宵节是不管等级贵贱的,普天同庆。

宋仁宗时,多将灯谜写在纸上,然后再悬挂在花灯纸上,供市民猜射。

此外,宋人在元宵节还要吃汤圆。在周必大《元宵煮浮圆子》里有对汤圆的描绘:“今夕是何夕,团圆事事同。汤官巡旧味,灶婢诧新功。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。岁时编杂咏,附此说家风。”

说起元宵节,不得不说《瑞鹤图》。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(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),国都汴京上空遽然云气飘浮,低映端门,群鹤飞鸣于宫廷上空,久久回旋扭转,不愿离去,两只仙鹤竟落在宫廷左右两个巨大的鸱吻之上。宋徽宗认为佳兆,遂作画《瑞鹤图》。

▲北宋 宋徽宗赵佶《瑞鹤图》辽宁省博物收藏

南宋的皇帝关于民间灯展也十分感兴趣。每年的元宵节,到了二更时分,皇帝就带领着内宫中人,乘小车到宣德门的门楼上欣赏鳌山。鳌山是用竹木资料扎盖而成的一座如鳌形的高台,一般坐落灯市的正中央,上悬数百盏各式花灯。

而在皇帝欣赏灯的时分,京尹会选择一批穿着整齐,食物洁净卫生的小贩,别的还有一批歌舞曼妙悦耳的演员,于宣德门外等候。

▲南宋 《歌乐图卷》 上海博物收藏

赏完灯,皇帝会召这些人到门楼上扮演,平常可贵外出的妃嫔内助,也纷繁购买小贩售卖的零食。

壮观的古人是怎样度过元宵佳节的?的视图

明清

看残烛火闹元宵

到了明代,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,延伸为十天。《明会典》记载: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,以度佳节。明代元宵节又增添了耍狮子的文娱项目。

明代福建一带的灯展也很昌盛。凡富有人家,不管是曲院回廊,抑或内院睡房,都会张灯,有的人家一年甚至要张设上千盏灯。到了元宵之夜,这些人家就会洞开院门,任人旅游,以夸耀家势。

而在京城,元宵之前的几天,东安门外北大街的灯市上,就汇聚了各地的客商和能工巧匠,欣赏者也是川流不息。灯市上,各式各样工艺新颖的花灯,无所不有。

▲《乾隆帝元宵行乐图》绢本,设色,纵302cm,横204.3cm 故宫博物院藏

清代元宵节,民间的文娱活动增添了很多的新内容。从元旦到元宵节,舞狮子、舞龙、闹社火、踩高跷、跑旱船、扭秧歌、打腰鼓等活动都涌到节日期间,每日社火不断,锣鼓喧天。

像《清嘉录》描绘灯节的诗中就有:“看残烛火闹元宵,划出旱船忙打招,不放月华侵下界,烟竿火塔又是桥。”

元宵节便是情人节?

正如上文所说,古代大多时分都有严厉的宵禁准则,只要元宵节是个破例。元宵节的晚上,各种花灯装点贩子大街,男女老少、主人奴才纷繁走出家门欣赏花灯,观看扮演,极尽热烈喜庆,这在社会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够算得上是狂欢节。

封建时代的男女婚姻是不能自主的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尤其是未出闺的女人,平常是不允许外出的。但在元宵节的夜晚,那些平常待在深闺中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们便能够彼此结伴,出来游观赏灯。

人生若只如初见。“我出生在长安,可14岁才见过它真实的姿态。”电视剧《大明宫词》中的和平公主,便是在这样一个元宵节的夜晚偷跑出宫。见到终身中最心仪的男人薛绍。

在模糊星空和灯光衬托下,单身男女青年走上街头,借着赏花灯,逛花市的名义,用眼角余光彼此审察调查异性,善缘由此而结。

宋代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的经典佳句:

“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光阑珊处。”

宋代欧阳修的《生查子元夕》中:

“上一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傍晚后。”

都是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,青年男女含糊而又宛转的倾慕情感气氛。

(来历:文博圈大众号)

告发/反应

相关推荐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6666666

微信咨询
黑料在线网
返回顶部